第一篇文章

AI-摘要
ZERONE GPT
AI初始化中...
介绍自己 🙈
生成本文简介 👋
推荐相关文章 📖
前往主页 🏠
前往爱发电购买
第一篇文章
ZERONEai 使用
AI-摘要
ZERONE GPT
介绍自己 🙈
生成本文简介 👋
推荐相关文章 📖
前往主页 🏠
你好,这里是零壹的小站 | 今天,是故事的第一天
此刻盯着屏幕上“发布成功”的提示框,突然想起三小时前还在纠结:“要不要再改改标题?”——后来索性关掉编辑器:比起“完美”,“开始”本身更值得纪念。这个带着安知鱼主题淡青色边框的小站,在2025年7月的这个午后,和你一起站在了第一天的起点。
一、关于这个小站:从“想法”到“落地”的21天
其实三周前才真正动手搭站:
- 某天刷到安知鱼主题的预览图,突然被那种“简洁但有温度”的设计戳中,当天就买了bolong.eu.org这个域名——比起复杂的后缀,更喜欢.eu.org带来的“轻盈感”,像给文字找了个透气的房间
- 导航栏特意做了“随便逛逛”板块,现在还是空的,但已经想好了要放什么:第一次独立完成的前端项目截图、通勤时拍的城市晚霞、甚至是改了5版的自我介绍草稿——这里不追求“干货密度”,更想成为“想到什么就写什么”的自由空间
- 标签页先建了“产品”“设计”“开发”三个分类,倒不是规划多严谨,只是这三块刚好是最近常琢磨的事,以后想到新主题,随时加就是了
毕竟博客的意义,本就是“边做边生长”。
二、那些藏在细节里的“第一天彩蛋”
作为刚上线的“新生儿”,小站里藏了些属于“第一天”的印记:
- 首页右下角的音乐播放器,今天循环的是许嵩的《有何不可》——搭站时一直放这首歌,那句“为你唱这首歌,没有什么风格”莫名契合当下的心情,如果你有推荐的歌,评论区告诉我,明天就加到列表里
- “关于本人”页面没写太多标签,只写了“正在学React”“喜欢收集纸质笔记本”——比起塑造人设,更想让你知道“零壹”是个和你一样的学习者,会踩坑也会犯傻
- 特意留了“安知鱼图床”的入口,不用注册就能用——自己搭站时总被“图床过期”坑,索性把这个方便的工具分享出来,也算第一天的小小见面礼
对了,发布这篇文章时,后台显示“建站天数:1”。不是刻意等这个数字,只是刚好在今天明白:“准备好”从来不是开始的前提,“开始了”就是最好的准备。
三、未来想在这里慢慢做的事
不打算立“日更”“周更”的flag,但有些事想认真做:
📝 想到就更的三个方向
- 「开发手记」:记录真实的学习过程,比如今天调安知鱼主题的导航栏,因为一个小bug改了2小时,这种“笨拙的进步”比“XX天精通”更值得写下来,还会附上能直接抄的代码片段
- 「翻译小站」:最近在看国外的产品设计文章,打算翻译一些并加上自己的碎碎念——比如为什么有些国外设计在国内会“水土不服”,这种“带着思考的翻译”可能比直译更有用
- 「生活碎念」:可能是学做饭时的失败经历,也可能是读某本书时突然get到的观点——毕竟技术之外,生活里的感悟同样值得记下来
🎧 随时掉落的互动小事
比如现在就想发起第一个小活动:“你最近在琢磨什么事?”不管是技术难题、生活困惑,还是单纯想分享一首歌,都能在评论区说——作为第一篇文章的读者,你的留言会被我手写在笔记本里,下次更新时专门回复
最后想说的话
敲下最后一段时,窗外的云刚好飘过屏幕的方向。突然觉得:第一天的小站就像这朵云,现在还很轻,但只要慢慢积累,总会变成能遮风挡雨的天空。
如果你刚好点开这篇文章,不妨多留一会儿:听听播放器里的歌,看看空白的“随便逛逛”页面——这是我们故事的第一页,后面的内容,想和你一起慢慢写。
零壹
2025年7月4日
💡 小站使用小贴士:
- 右上角能切深色模式,晚上看更舒服
- 文章底部的“喜欢”按钮,点一下会变颜色(今天刚发现这个小功能,觉得很有趣)
- 有任何想法直接评论就好,作为第一天的读者,你的每句话我都会认真回
(PS:刚发现安知鱼主题的夜间模式超好看,明天打算写篇短文聊聊怎么调,感兴趣可以蹲一下~)
视频
b站iframe
自建iframe
github iframe
使用PostMessage API进行跨域通信(如果iframe和父页面是不同域)
如果你的iframe和父页面在不同的域上,你可以使用window.postMessage方法进行通信,从而在iframe内部动态调整其高度。
1 | 父页面代码: |
评论
匿名评论隐私政策
数据库加载中
通知
你好呀